大道至简,道不远人,时不待我,若不把握道以远离。因此石雕日晷在古代亦有与日月**之谓,是皇权的象征,明清时在故宫放的日晷就是来看时间用的。取其与时俱进之意,既为天下至美之物,也是较具价值的艺术珍藏品。
时间就是生命,把握时间就是把握生命,因此石雕日晷在古代是皇权的象征,只有皇权才能掌握一切。因此石雕日晷在古代大多数是**建造设计的。随着时代科技的变迁,石雕日晷越来越多的人或地都可使用和建造了,在**学上和实际意义讲除了对环境的改造和优化,更多的是对前人智慧的敬仰崇拜和留念。而校园方日晷的用途更多的是教育学生时间就是生命,要把握时间,不要虚度光阴,行胜于言的道理。石刻提醒着学子们珍惜时间,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。
石雕日晷的材料一般都是质地坚硬或者耐风化的石材制作而成。
石雕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。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,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,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,因此,晷针又叫表;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,安放在石台上,呈南高北低,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,这样,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较,下端正好指向南天较。石雕日晷晷面两面都有刻度,分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十二时辰,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、时正,这正是一日24小时。
石雕日晷工作原理:在一天中,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: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。早晨的影子长,随着时间的推移,影子逐渐变短,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;*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。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,早晨的影子在西方,中午的影子在北方,傍晚的影子在东方。从原理上来说,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,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。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。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,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,比方阴天和晚上。
从前,日晷很神圣,除了用于观察时间之外,还是*和智慧的象征。平头百姓不会做,大概也不能去做。后来,日晷普及了,它的实物以及类似它的造型渐渐成为装点庭院、花园的重要景物。人们赋予它许多特殊的寓意,它充当的角色真叫人眼花缭乱。许多学校、、公园、小区、家庭建造日晷,在装点环境、体现文化、观读时间的同时,激励人们珍惜光阴,生命有限而时间永恒,与时俱进。日晷的造型始终那样吸引人,以至于在不少广场建筑物上,每每活脱出它的身影。
石雕日晷是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,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。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,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,太阳由东向西移动,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。于是,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,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,以此来显示时刻。